汉语词典
三关的意思-三关的拼音
词:
三关
拼音:
[sān guān]
解释:
1.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。著名者有:(1)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。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上》:“夫 上党 之地,有四塞之固,东带三关,西为国蔽,奈何举之以资彊敌?”李贤 注:“三关,谓 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陘关。”(2)阳平关(今 陕西 沔县 西)、江关(今 四川 奉节 东)、白水关(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)。《文选·干宝〈晋纪总论〉》:“三关电扫,刘禪 入臣。”李善 注:“蜀有 阳平、江关、白水关。”(3)平靖关、武胜关、黄岘关。在今 河南 信阳 南。《南齐书·州郡志下》:“泰始 中,立州於 义阳郡。有三关之隘。”(4)溢津关、瓦桥关、淤口关。在今 河北 雄县、霸县 一带。《新五代史·周世宗纪》“﹝六年夏四月﹞辛丑,取 益津关,以为 霸州。癸卯,取 瓦桥关,以为 雄州”宋 徐无党 注:“世宗 下三关,瓦桥、益津 以建州及见,淤口关 止置寨,故旧史、实録皆闕不书。”(5)明 代以 雁门、宁武、偏头 为外三关,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;以 居庸、紫荆、倒马 为内三关,在今 河北 曲阳 之北。《明史·翟鹏传》:“增游兵三支,分驻 雁门、寧武、偏头 ……又於 宣、大 三关间,各设劲兵。”清 龚自珍《与吴虹生书》:“三关者,雁武、宁武、偏头 也。在 太原 之北,大同 之南。”清 冯桂芬《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》:“曲阳 在 居庸、紫荆、倒马 内三关之南,距 倒马 百二十里。”
热门查询
- 龤声
- 龢鹊
- 龢随
- 龢銮
- 龢熟
- 龢民
- 龢氏
- 龢暖
- 龢平
- 龢宁
- 龢声
- 龢同
- 龢协
- 龢利
- 龢会
- 龢乐
- 龠舞
- 龠舞
- 龠牡
- 龠合
- 龠口
- 龟龙麟凤
- 龟龙鳞凤
- 龟龙片甲
- 龟龙山
- 龟龙
- 龟龄鹤算
- 龟龄
- 龟鼎
- 龟鹤齐龄
- 龟鹤遐龄
- 龟鹤遐寿
- 龟鹤之年
- 龟鹤
- 龟鹄
- 龟鳞
- 龟骨
- 龟马
- 龟駞
- 龟顾
- 龟阴秋稼
- 龟阴田
- 龟阴
- 龟长于蛇
- 龟镜
- 龟钮
- 龟録
- 龟鉴
- 龟速
- 龟途
- 龟逆
- 龟辩
- 龟趺
- 龟足
- 龟货
- 龟贝
- 龟象
- 龟谋
- 龟言
- 龟裂纹
- 龟裂
- 龟袋
- 龟螭
- 龟蜗
- 龟蛇
- 龟虫
- 龟虎
- 龟藏六
- 龟藏
- 龟蔡
- 龟蓍
- 龟蒙
- 龟莼
- 龟莲
- 龟芩膏
- 龟艨
- 龟脚
- 龟脑
- 龟胸
- 龟胶
- 龟胜
- 龟背锦
- 龟背戏
- 龟背
- 龟肠
- 龟缩头
- 龟缩
- 龟绶
- 龟绳
- 龟组
- 龟纽
- 龟纹锦
- 龟纹
- 龟纱
- 龟繇
- 龟緺
- 龟紫
- 龟精
- 龟箓
下面的词怎么就没人查
- 意外
- 剪靛花
- 村疏
- 金门步
- 要且
- 拔群
- 相度
- 实验田
- 嘀嗒
- 挨黑
- 掎角
- 顺慈
- 支离疏
- 点戏
- 糟朽
- 钱包海棉
- 道斋
- 潜身
- 寝事
- 年祀
- 货农
- 相浑
- 三金
- 芷若
- 竹西
- 就范
- 能尔
- 恢豁
- 倒毙
- 石榴红
- 九觔黄
- 拍合
- 鱼盐
- 无私有弊
- 真机
- 黜黑
- 让手
- 晨轴
- 结缡
- 告宁
- 月鱼
- 破烂流丢
- 厮打
- 征市
- 欢邻
- 将官
- 人來人往
- 附托
- 契文
- 抹得开
- 绅商
- 胳胝儿
- 评吊
- 无从考证
- 意小
- 晴雨计
- 摘不开
- 老把势
- 朝闻夕改
- 学则
- 右侍郎
- 准数
- 庚伏
- 腾霜白
- 乡饮大宾
- 口熟
- 闻人姓
- 魅虚
- 衣不盖体
- 不白之冤
- 微难
- 百思莫解
- 餐钱
- 噪剌剌
- 神禽
- 训护
- 坐南向北
- 质学
- 争能
- 鱼封
- 粢盛既洁
- 笃责
- 篆刻
- 顿戢
- 窗绡
- 魏台
- 蚀刻
- 来路不明
- 没赛
- 诸弟
- 一身都是胆
- 波波渌渌
- 犯罪人
- 脩洁
- 合心合意
- 未惬
- 征槖
- 哕心沥血
- 献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