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正衙的意思-正衙的拼音
词:
正衙
拼音:
[zhèng yá]
解释:
唐 宋 时正式朝会听政的处所。唐 白居易《紫毫笔》诗:“臣有奸邪正衙奏,君有动言直笔书。”《旧唐书·地理志一》:“明堂 之西有 武成殿,即正衙听政之所也。”宋 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八:“丹凤 之内曰 含光殿,每至大朝会,则御之。次曰 宣政殿,谓之正衙,朔望大册拜,则御之。次曰 紫宸殿,谓之上閤,亦曰内衙,奇日视朝则御之。”《资治通鉴·后唐明宗天成元年》:“丁巳,初令百官正衙常朝外,五日一赴内殿起居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淳化二年》:“今之 文德殿,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,在 周 为中朝,在 汉 为前朝,在 唐 为正衙。”
热门查询
- 龤声
- 龢鹊
- 龢随
- 龢銮
- 龢熟
- 龢民
- 龢氏
- 龢暖
- 龢平
- 龢宁
- 龢声
- 龢同
- 龢协
- 龢利
- 龢会
- 龢乐
- 龠舞
- 龠舞
- 龠牡
- 龠合
- 龠口
- 龟龙麟凤
- 龟龙鳞凤
- 龟龙片甲
- 龟龙山
- 龟龙
- 龟龄鹤算
- 龟龄
- 龟鼎
- 龟鹤齐龄
- 龟鹤遐龄
- 龟鹤遐寿
- 龟鹤之年
- 龟鹤
- 龟鹄
- 龟鳞
- 龟骨
- 龟马
- 龟駞
- 龟顾
- 龟阴秋稼
- 龟阴田
- 龟阴
- 龟长于蛇
- 龟镜
- 龟钮
- 龟録
- 龟鉴
- 龟速
- 龟途
- 龟逆
- 龟辩
- 龟趺
- 龟足
- 龟货
- 龟贝
- 龟象
- 龟谋
- 龟言
- 龟裂纹
- 龟裂
- 龟袋
- 龟螭
- 龟蜗
- 龟蛇
- 龟虫
- 龟虎
- 龟藏六
- 龟藏
- 龟蔡
- 龟蓍
- 龟蒙
- 龟莼
- 龟莲
- 龟芩膏
- 龟艨
- 龟脚
- 龟脑
- 龟胸
- 龟胶
- 龟胜
- 龟背锦
- 龟背戏
- 龟背
- 龟肠
- 龟缩头
- 龟缩
- 龟绶
- 龟绳
- 龟组
- 龟纽
- 龟纹锦
- 龟纹
- 龟纱
- 龟繇
- 龟緺
- 龟紫
- 龟精
- 龟箓
下面的词怎么就没人查
- 负阴抱阳
- 殄夷
- 铜表
- 坠子
- 采认
- 劫取
- 江信
- 汉越词
- 乌嘷
- 粟米
- 熟谙脉络
- 九转丸成
- 迫究
- 曙华
- 遐古
- 朽胔
- 鬼盖
- 肇嘉浜
- 半丁
- 湘文
- 领空
- 空亡星
- 纪念品
- 执徐
- 达识
- 公猫
- 石表
- 蛮夷之地
- 痒剌剌
- 丰岁
- 因势顺导
- 默然回首
- 赠施
- 黨人碑
- 黈纩
- 橱簏
- 不顾大局
- 累苏积磈
- 坑货
- 主权国家
- 癞肉顽皮
- 儿行千里母担忧
- 有喜
- 熙育
- 言次
- 狸沙
- 横暴
- 物体状态
- 柔强
- 花面包
- 白八
- 叶蜂
- 驴驹媚
- 老婆当军
- 守备区
- 佯怒
- 眼嵌缩顋
- 屡立奇功
- 随方
- 燠疾
- 多岐
- 无靠无依
- 节哀顺便
- 连皮带骨
- 剡锋
- 留恋之情
- 中坐
- 露柱
- 跌足
- 因祸为福
- 道谛
- 行围
- 口味
- 活的儿
- 专主
- 寡助
- 绞烂
- 惠施
- 生驹
- 清洌可鉴
- 你个
- 臣节
- 谵妄
- 凌掩
- 设辩
- 且喜
- 处之夷然
- 俦辈
- 赍貣
- 截立
- 象觚
- 軨猎车
- 同病
- 箕伯
- 谩约
- 主少国疑
- 帐殿
- 炼石补天
- 磨核